銅礦專題,銅礦詳細介紹,銅礦種類,礦床種類,找礦標志,銅礦資源分布
[ 關鍵詞:銅礦 發表日期:2022-06-06 15:33:13 ]
為生產更優銅管,我廠直接與銅礦開采廠家展開洽談,不編也對銅礦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,整理成文,懂行的歡迎給予指點,外行的看個熱鬧增長見識。
1、什么是銅礦?
銅礦開采場景
銅礦指可以利用的含銅的自然礦物集合體的總稱,銅礦石一般是銅的硫化物或氧化物與其他礦物組成的集合體,與硫酸反應生成藍綠色的硫酸銅。銅的工業礦物有:自然銅﹑黃銅礦﹑輝銅礦﹑黝銅礦﹑藍銅礦﹑孔雀石等。已發現的含銅礦物有280多種,主要的只有16種。中國開采的主要是黃銅礦(銅與硫、鐵的化合物),其次是輝銅礦和斑銅礦。
2、銅礦種類有哪些?
銅礦石
(1)斑巖型銅礦
斑巖型銅礦(斑銅礦)探明儲量居首位,約占全國總儲量的41%,近年來探明儲量仍有增長。主要集中于3個成礦帶:阿爾卑斯-喜馬拉雅成礦帶(包括我國滇藏地區)、中亞-蒙古成礦帶(包括我國新疆、甘肅、黑龍江)和環太平洋成礦帶(包括我國東部廣大地區)。成礦時代從寒武紀到第三紀,以喜馬拉雅期和燕山期為主。
(2)矽卡巖型銅礦
矽卡巖型銅礦亦是主要類型,其探明儲量約占我國總儲量的27%,尤其是岡底斯矽卡巖型銅礦資源量迅速增加。典型的矽卡巖型銅礦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,成礦巖體以燕山期的花崗閃長巖為主,圍巖以古生代以來的碳酸鹽巖地層為主。品位較高,規模不等,常形成大的富銅礦床。
(3)層狀型銅礦
層狀型銅礦,包括變質巖中層狀銅礦和含銅砂頁巖型銅礦,約占全國總儲量的11%。變質巖層狀銅礦往往由早期的海相沉積巖經變質形成,其成礦時代以元古宙和古生代最為重要,集中于康滇、狼山和中條山地區。含銅砂頁巖型的成礦時代集中于中生代至第三紀,產于滇中盆地等。該類銅礦除了富含銅金屬外,伴生有鉛、鋅、銀、鈷等,部分還富集多種稀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。
(4)火山沉積型銅礦
火山沉積型銅礦占全國總儲量的5.5%,海相火山巖型銅礦資源較陸相火山巖型多。礦體多產于不同巖性的火山巖地層的接觸部位,火山熔巖、火山碎屑巖層的頂部及其附近,以及上覆沉積巖層的界面上。礦體呈層狀、透鏡狀,往往成群出現。成礦時代以古生代和古元古代為主,其次是太古宙。
(5)銅鎳硫化物型銅礦
銅鎳硫化物型銅礦,占全國總儲量的6.4%,與基性—超基性巖體緊密相關。主要集中于龍首山、東天山、張廣才嶺等地區,成礦時代以元古宙為主。
3、礦床種類有哪些?
銅礦床種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:
(1)海相火山巖黃鐵礦型銅礦床
產于下古生代石英角斑巖和細碧巖中。呈透鏡狀﹑似層狀。礦石礦物以黃銅礦﹑黃鐵礦為主。銅品位一般大于 1%。如中國甘肅白銀廠﹑青海紅溝等礦床。
(2)超基性巖中的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
產于下古生代純橄巖﹑輝橄巖﹑橄輝巖巖體的中﹑下部。呈似層狀﹑透鏡狀。礦石礦物以黃銅礦﹑鎳黃鐵礦為主。銅品位一般小于 1%。如中國甘肅金川﹑新疆喀拉通克等礦。
(3)變質巖層狀銅礦床
產于中元古代白云巖﹑大理巖﹑片巖片麻巖中﹐沿層產出。礦體呈層狀﹑似層狀﹑透鏡狀。礦石礦物以黃銅礦﹑斑銅礦為主。銅品位一般大于1%。如云南東川湯丹﹑山西中條山胡家峪等礦。
(4)夕卡巖型銅礦床
產于中酸性侵入巖體和碳酸鹽巖的接觸帶內外。礦體以似層狀﹑透鏡狀﹑扁豆狀為主。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﹑黃鐵礦。銅品位一般大于1%。如安徽銅官山﹑江西城門山等礦。
(5)斑巖銅礦床
產于中生代﹑新生代花崗閃長斑巖﹑二長斑巖﹑閃長斑巖等及其圍巖中。礦體呈似層狀﹑透鏡狀。礦石礦物以黃銅礦為主。銅品位一般小于 1%。礦床常為大﹑中型。如江西銅廠﹑黑龍江多寶山﹑西藏玉龍、驅龍等礦。
(6)砂巖型銅礦床
產于中生代陸相砂巖與砂頁巖中。礦體呈似層狀﹑透鏡狀。礦石礦物以輝銅礦為主﹐其次為斑銅礦﹑黃銅礦等。銅品位多大于1%。如云南郝家河﹑四川大銅廠等礦。
4、怎樣找銅礦?
通過對技術人員了解,找銅礦一般按找礦標志進行尋找,找礦標志有以下內容:
(1)氧化銅礦物。由于原生銅礦物、含銅高的蝕變巖石、古煉銅渣易于氧化,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綠色孔雀石(俗稱銅綠)、天藍色的藍銅礦(俗稱石青)、赤紅的赤銅礦、煙灰狀的輝銅礦、靚藍色的斑銅礦等,它們是很好的找銅礦標志。
(2)特征植物。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牙刷草和云南開紫花具紫紅莖的葡匐草,是很好的找銅礦植物。
(3)蝕變組合。如青盤巖化-黃鐵絹英巖化-泥化-鉀化-硅化、紅層(火山紅層或砂頁巖紅層)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銅標志。
(4)火山機構、細碧-角斑質火山凝灰巖、噴流沉積巖(鐵錳硅質巖、鐵碧玉巖、層紋狀硅質巖)、紅層中的淺色砂(礫)巖、矽卡巖、超基性巖、中-中酸性斑巖、迭層石硅質細膩白云巖、含炭的火山凝灰巖層等都是找銅的最好對象。
(5)對于斑巖銅礦,一般它是大噸位低品位的礦床,一直是人們尋找的主要對象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:尋找斑巖銅礦一要看其是否具備露采條件,二要關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帶,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較高的金、銀、鉬元素。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帶,且金、銀、鉬含量低的話,則因其品位過低而成為呆礦,暫難為人們所利用,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資金,可使礦業公司陷入困境。
(6)銅元素的化探異常及其與鉬、金、銀、鉛、鋅、鐵、錳等綜合異常。
(7)物探異常。激電(高極化)、電阻率(低電阻)、重力(高重力)可直接反映出銅礦體的存在,磁法異常可圈出火山機構、中-中酸性巖體接觸帶、超基性巖帶來,重力低可圈出隱伏花崗質巖體。
(8)注意成礦系列找礦。如上有鐵礦下有銅礦(如鐵帽常可指示找銅,磁鐵礦床之下通常有銅礦床存在)。
(9)注意綜合找礦。銅礦床中往往可共生或伴生如下元素:鉛、鋅、鎢、鉬、錫、金、銀、鐵等。
5、銅礦資源分布情況
(1)國內
銅在我國各省、市、自治區均有數量不等的探明資源儲量分布,我國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西、云南、湖北、西藏、甘肅、安徽、山西、黑龍江等省,這8省的基礎儲量約占全國總基礎儲量的76.40%。探明銅資源儲量占全國探明總儲量10%以上的有西藏、江西和云南,以西藏自治區最多。
雖然近年來我國銅礦找礦取得了重大突破,但還沒有找到千萬噸級的銅礦,跟國外一些世界級銅礦相比還存在品位偏低、開發條件差等不利因素。
(2)國外
世界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、澳大利亞、秘魯、美國、墨西哥、俄羅斯等國家,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。智利一直保持著銅礦資源大國的地位,同時也是銅的生產大國。智利國內丘基卡馬塔(chuquicmata)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開采銅礦礦山之一,同時還有埃爾特尼恩特(El Tenente)、埃斯康迪達(Escondida)等多個大型銅礦山。中非地區的贊比亞-扎伊 爾銅帶、中非銅帶、剛-贊銅鈷,亦是世界上最大、最富的銅礦產地之一。